酷比库小说

酷比库小说 > 玄幻小说 >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> 正文 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

正文 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(第2页/共3页)

观点和态度上也不尽相同。

过去,神宗皇帝在推行王安石变法时,曾许愿过,说将来谁要是收回幽燕十六州,就封谁为王。宋朝的王爷,只能赵家人做,其他人若想做王爷,非得建千古之功勋不可。

童贯是武将,因西北战场上收复失地有功,屡次升迁,升到了枢密使的高位上,属于朝廷最高军事首长。童贯因此野心膨胀,想通过收回幽燕十六州之功绩,更进一步地被朝廷封为王,由此实现他人生的最大价值,好流芳百世。

蔡京是文官,带兵打仗,没他什么事,凭借收复幽燕十六州而封王的,只能是童贯,绝不会是他。另外,蔡京作为宰相,在联金灭辽之事上,自然也要全盘考虑。一来蔡京不情愿童贯立功封王,而来蔡京见国库空虚,边境无备,军力薄弱,联金灭辽,收复燕云,多有变数,故此,蔡京心中,并不赞成联金灭辽的计策。

蔡京的这个意思,在徽宗皇帝最初和他略微谈起此事时,就有所表达。徽宗皇帝因此知道蔡京在联金灭辽之事上的态度,遂在前期向金国派出使臣时,不让蔡京参与此事。徽宗皇帝怕被蔡京从中阻挠,搅黄了这事。现在,朝廷和女真接触上了,但具体操作起来,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考量和论证的,蔡京的意见也是需要参考的。所以,这个时候,徽宗皇帝便让蔡京也参与了进来。

此时,王黼正受徽宗宠信,时刻盯着蔡京宰相的位置,故常从中搅局,窃视蔡京的一言一行,但凡蔡京与徽宗皇帝意思不同,王黼便立马进宫,密奏徽宗。因为这个原因,蔡京有所顾忌,在商讨联金灭辽之事上,不敢完全亮出自己的态度。

正是因为蔡京、童贯、王黼之间相互争权,所以,当童贯对收复燕云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时,蔡京往往从中作梗。

为了牵制童贯,蔡京在觐见徽宗皇帝时,假意秉公办事,请求将此事由他们三人协商变为提交到了朝廷上,让众大臣们都来议议这个事情,以求稳妥。

蔡京的理由很充足,因为兹事体大,事关国家最大利益,当慎之又慎,应当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。

对蔡京的提议,徽宗皇帝琢磨了好几日。徽宗皇帝觉得,如此重大的事情,一直隐瞒下去,也不妥当;就如蔡京所言,提交到朝会上去,让大臣们一起议议,说不定又能有许多好的主意,这样才稳健妥当,如此一想,徽宗皇帝遂同意了蔡京的奏请,将此事放在朝会上来讨论。

当此事提交到朝会上后,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,赞成的热烈赞成,反对的激烈反对。

赞成者认为,联金灭辽,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是上苍赋予大宋的重大机遇,此时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,不借助金人的力量,夺回幽燕十六州,估计就永远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。

幽燕十六州均在长城以南,与北宋接壤,之间没有任何天然障碍,辽国人可随时入侵;加之辽国骑兵力量强,机动灵活,故此在以往的战争中,北宋深受其害。

自太祖起,因燕云十六州,宋朝与辽国发生了数次战争,均以失败而告终。

宋真宗时,总算是得了一个胜仗,结果却签了一个耻辱的澶渊之盟,北宋朝廷每年要向辽国进贡,由此来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。

尽管这个和平维持了一百一十年,但因为付出巨大的贡银,这使得历任皇帝心有不甘。

&nbs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-->>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(第2页/共3页)